有些青少年過分注意清潔整齊、重複觸摸輕拍、檢查再檢查、過度擔心安全,都是強迫症的症狀 德州園地 健康

角聲輔導中心在10月9日舉辦「兒童及青少年強迫症­——認知與治療」講座,講員Dr. Anne Su(執照的心理醫師博士,現任職在Mustard Seed Psychology, PLLC)擁有University of Pittsburg學士學位,主修神經科學和心理學,後來在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拿到專業心理學博士學位,專注在兒童和青少年(2-18歲)的心理問題,像自閉症、焦慮症、憂鬱症、學習障礙、多動症、環境適應和與父母的磨擦各種問題。以下是節錄講座內容。

什麼是強迫症?

  • 強迫觀念——反覆出現、不斷侵入患者思想的想法
  • 強迫行為——為了緩解由於強迫觀念而產生的焦慮和痛苦情緒, 患者頻繁地重複做某件事情

兩者產生的惡性循環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要滿足對強迫症的診斷,一個人得有強迫觀念、強迫行為或者二者兼具。

此外在某些情況下,患有強迫症的個體能夠意識到他們的強迫觀念或行為是過度反應的,不理智的。

而且,強迫觀念或是行為必須是耗費時間的(每天超過一小時)或是損害到了個體的社會、職業、學業功能。

一般強迫症病徵

  • 擁有強迫觀念和行為
  • 注意清潔——害怕感染細菌,常常洗手
  • 注重整齊條理
  • 重複動作,觸摸、輕拍
  • 檢查再檢查——過度擔心安全,常常檢查門窗
  • 害怕犯錯、囤積
  • 過分執著一些宗教、道德問題

強迫症的成因

  • 無人確知
  • 可能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及多巴胺不平衡有關

誰會得強迫症?

5歲小孩就可能開始有害怕的思維,也會隱藏自己的行為

在美國,平均得病歲數為19.5,其中四分之一在14歲前發病

男孩比女孩早得病,四分之一男孩在10歲前發病

在世界各地都有強迫症患者,也需要考慮患者的文化背景因素

患病風險因素

  • 個人性情——隱藏病情、負面情緒、行為抑制
  • 環境因素——小時候被體罰或性虐待、重大壓力或創傷事件
  • 遺傳因素——有家族史患者,下一代更有可能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患病
  • 自殺念頭——一半以上的患者會有;如加上有憂鬱症,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嘗試自殺

什麼不是強迫症?

  • 睡覺前講故事或禱告,和父母分離或在有壓力的狀況下的行為
  • 八歲以後就沒在發生
  • 正常文化宗教的迷信或禱告
  • 上癮的行為讓情緒變得更好(強迫症的行為是為要減輕或釋放不好的情緒)
  • 緊張的習慣,像吮吸手指、採皮、咬指甲、拉頭髮等等像是自然反應的行為,其實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
  • 憂鬱或有自殺的念頭
  • 特殊的恐懼
  • 恐慌症
  • 過分擔心、焦慮
  • 強迫症人格障礙
  • 抽動症
  • 飲食失調(厭食或暴食)
  • 自殘行為

如何應對?

  • 跟兒科醫生諮詢,排除生理原因
  • 轉介兒童精神科醫生
  • 查詢保險公司可能有指定的醫生
  • 與醫生預約門診時間
  • 在等待看醫生期間,收集和紀錄孩子的思維和行為

治療方法和結果

  • 使用「第一防線」的治療,70%會好轉
  • 暴露與反應阻止療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ERP)——是最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方法,患者學會面對恐懼的思維,而不產生故有的行為。這需要一步步的做,也需要時間去改善。
  • 藥物治療——假如以上治療無效或患者狀況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抗憂鬱藥物,讓ERP更有效率和容易執行。

若對以上有任何疑問,可查閱Child Mind Institute http://childmind.org,也歡迎直接電郵給 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兒童及青少年強迫症|張華美英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