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逾越节期间,十二岁的耶稣在耶路撒冷逗留,与圣殿里的犹太文士讨论,他的理解力和他的回答让文士们惊奇不已。三天后,马利亚和约瑟才在那里发现了他。这幅画被认为是西班牙驻那不勒斯总督的宫廷画家里貝拉的作品。
路加福音二章46至47節經文這樣描述瑪利亞和約瑟找到耶穌時的場景:「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裏,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稀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寫實繪畫是一種瞬間藝術,把一刻的時間凝固下來。這一刻的選擇就很重要,一般會是有代表性的情節。正是在情節的選擇和想像中,藝術家的創造力就表現出來。畫面中,年少的耶穌一臉嚴肅,手指天空,高談闊論。他義正辭嚴,辯才無礙,姿態有力,充滿堅毅與自信。看他清秀的面容,確實是一位十二歲的少年,但他的姿態和威嚴表明他作為基督的本質身份。與他昂揚、堅定的姿勢相對,反觀他對面那群博學的猶太文士,正慌亂地翻閱資料查對,交頭接耳,緊張不安,他們絞盡腦汁也百思不得其解。一位老者不但手拿放大鏡,還用罩袍遮住全身,背對著耶穌,好像在抵禦耶穌身上照射過來的光芒。每個人的表情和舉止都栩栩如生,充滿戲劇性的動感。耶穌背後是前來尋找孩子的父母,他們看到耶穌不可思議的舉動,疑惑自己是否看錯了人。
畫面中隱含了一個十字架的圖式,隱喻了年少基督將要走向的十字架道路。耶穌一手向上,一手握緊椅背,他的身體好像十字架的縱線。從左到右,文士和耶穌以及他父母的頭部形成十字架的橫線。耶穌身著紅色的衣服,猶如他將要流在十字架上的寶血。
耶穌指向天空的手勢,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也是十字架縱線與橫線交匯的中心。這是世間一切問題的答案,上帝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但基督分明又與世人處在同一個空間,他指向天空,也指向自己。耶穌就是基督。祂道成肉身,來拯救世人,這偉大而奇妙的救贖計劃!
指向天空,同樣也見於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雅典學院》裏柏拉圖的手勢,以及19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達維特《蘇格拉底之死》中蘇格拉底的手勢。在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碑上有一段出自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的文字,堪稱人類思想史上最氣勢滂薄的名言之一:「有兩樣東西,人們越是持久地對之凝神思索,它們就越是使內心充滿常新而日增的驚奇與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從希臘哲學到啟蒙哲學,都能夠認識到頭頂星空的意義,可以看作是上帝普遍啟示的表現。作為基督徒,更應該從耶穌的手勢中看到基督救恩的意義和道路,正如祂所說:「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的時候,讓我們從少年基督的形象中紀念上帝偉大的救恩,也願基督記念我們生命的成長如同「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起增長」。
少年耶穌頭上的星空|郝青松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