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民眾於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監獄,標誌着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當時,負責守衛巴士底監獄的洛奈侯爵,為避免流血而命令採取溫和行動,卻仍然被群眾毆打斬首。反政府革命派──吉倫特派的關鍵人物羅蘭夫人在政治清洗中被處決。羅蘭夫人臨終前發自內心地吶喊:「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自由、平等、博愛」這個口號,正是在法國大革命中提出。
法國大革命固然推翻了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廢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制,但也造成當地生靈塗炭。僅1793年到1794年,就有一萬七千人走上斷頭台;其中不僅有教士和王公貴族,也有平民和不同派系的革命者。羅蘭夫人臨終前的吶喊並她的那個時代,讓我們想到耶穌曾對門徒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八章31-32節)「上帝就是愛。」(《約翰壹書》四章16節)人若離開了獨一真神並《聖經》的真理,就枉談自由與愛。
法國大革命卻是由一群無神論者所主導,其指導思想來自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諸多無神論者,甚至是反基督者。他們倡導爭取人權、追求自由、弘揚理性和發展科學,看似正確且高尚,卻失去了對真神的敬畏,也忽視了人性的罪和救恩的重要。
同一時代,還發生了另兩場革命和戰爭。其一,英國聖公會糾正了部分羅馬天主教的信仰偏差,回歸《聖經》的真理和上帝起初的心意,加上其相對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致使後來的工業革命所引起的社會動盪溫和得多。及至十九世紀,以約翰衛斯理等為代表的英國基督徒,創立循道會並發起聖潔運動,更給英國注入了生命力。其二,是美國獨立戰爭之後,以清教徒為代表的美國開國先賢們按《聖經》為原則確定了美國憲法和立國原則,為美國後來的發展和成功奠定了基礎。這兩個國家都先後成為了世界強國。
大革命之後,巴士底監獄已不復存在。人們用那個監獄的建築材料,在其遺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但願今天佇立在這廣場的人,仍能回憶起當年在那裡發生的一切,並從這場運動所引發的悲劇中體認到,若脫離上帝的愛和《聖經》的真理,就枉論自由、平等和博愛。
耶穌基督是上帝和人之間唯一的中保,鼓勵每一位信徒通過耶穌基督跟上帝建立關係。若是全社會大部分人都和上帝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那必定可以建立一個和諧社會。「有耶和華為他們的上帝,這百姓便為有福!」(《詩篇》一百四十四篇15節)
離開上帝,枉談自由與愛|陳新哲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