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似乎是法蘭西文化的代名詞,無論是飲食抑或音樂,無一不被浪漫浸透。
將近20年前在巴黎居住時,每早晨送八歲的兒子上學。和兒子親吻再見後,總會和一些家長們,聚集在校門口的告示板前,研究這週公佈的學生午餐。這對看重飲食的廣東人和法國人,都是相當重大的情事。一週五次的午餐,每餐都有前菜、主菜和甜點,調配營養,烹煮美味。
法國人的一次午餐,需用上一個小時,這是法國人少有胃病、懂得聊天交際的原因,是自幼就被培養了。相比之下,美國的大賣場,貨架上展示着十多種胃藥,都是有原因的──常常在快餐店五分鐘搞定一餐,胃怎能不抗議呢。
說到要省錢吃一餐傳統法國餐,最負盛名的要算是Buillon Chartier了。無論喝咖啡、吃甜點或是正餐,都由訓練有素的服務生招呼。他們穿着黑西褲、白襯衫、黑背心,加上長及腳的白圍裙,上菜時熟練得好像在跳華爾滋。服務生和客人的互動,也很吸引人,足足顯示飲食業和娛樂業是息息相關的行業。
坐在餐廳裡,有古典建築裝飾,有人們閑聊生活,更有美食美酒的香氣飄流在空中。菜色更是讓人津津樂道:一個歐元的前菜,七個歐元的主菜,兩個歐元的甜點或冰淇淋,每一道菜一定美味。買單時最有趣了,服務生會用鉛筆在餐桌墊上的牛皮紙做算術,計算機被藐視,心算的本事登上殿堂。一餐下來,差不多20歐元。難怪觀光客或巴黎人,都趨之若鶩。
法蘭西社會也看重音樂教育,巴黎的20個行政區,每區的公立學校學生,都可以去音樂學院免費學習樂器,且在課後進行。就算學生沒有去音樂學院上課,在學校裡也會有唱遊和合唱團的課程,培養孩童欣賞音樂、參與音樂的機會。學期結束前,家長會來學校看全校小孩的歌場表演。難怪法蘭西民族音樂人才輩出。在巴黎地鐵,遊客時常可聽到法國年輕人一起在車廂合唱民謠,甚或在足球季期間,聽到法國人即興合唱一些勝利凱歌。
想起30多年前到Palais Garnier聽歌劇的經歷。那時身為窮學生,心癢癢地想去體驗一下這個著名音樂廳。在法國,學生沒錢負擔正常座位也不打緊,正如在一組豪華公寓的隔鄰,巴黎市政府興建樓房給貧民的作法一樣,去除「貴族化(Gentrification)」、縮小貧富差距造成的生活差異,是政府的責任。
那一次用了大約十個法郎,買到「看不見舞台、卻聽得見歌劇」的包廂位子,也就是處於「盲點」角落的地方。聽的是義大利歌劇大師普契尼的《波斯尼亞人》,雖不見舞台,只聞樂音,一樣叫人動容。更大的感動,是我這個窮小子,一樣可以享受藝術,因為藝術超越種族和貧富的界線。
音樂和美食,都是供應人類感官和心靈需要的美感經驗。上帝賦予法蘭西民族這種欣賞美、創作美和實踐美的恩賜,讓他們應用這些「浪漫」元素,給予人類超物質的體驗。人類不同於動物,動物不懂、也不能懂「美」是什麼;唯有按着上帝的形象所造的人類,才有這種能力。如果我們重新定義「浪漫」,將它詮釋為一種親近美、一種為人建構美的情感經驗的話,那麼耶穌基督以無罪之身甘願犧牲自己、拯救罪人的救贖之愛,筆者認為,就是宇宙最「浪漫」之舉了。
靈魂的「浪漫」組曲 |號角編輯部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