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家庭中的“精心時間”:輔導與陪伴如何幫助孩子重拾自信與健康情感? 家庭

位九歲的女學生,自我要求很高,學業成績很好,可是她常常與別人比較,很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比別人優越。當她做功課或練習鋼琴不順意時會大發脾氣,越來越厲害,父母忍受不了,於是軟硬兼施帶女兒來尋求輔導。

分開輔導

青少年不喜歡與父母一起見輔導,所以在輔導時,是父母與孩子分開談話的。這類有公主脾氣、像個被竉壞的孩子,往往本質聰明但內心感情卻脆弱,缺乏自信及安全感,怕失敗,當遇到挫折,情緒就會激動起來,對可以容忍她的人發作。女孩在學校能夠控制情緒,在家裡就選擇性失控。在外面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在家就把壓抑的情緒傾瀉出來。

小女孩起初對輔導抗拒,但她發現我並沒有向她說教,也沒有直接責備她的行為,反而欣賞她做事認真、追求上進的態度,我喜歡聽她談她的朋友、開心和不開心的生活小事。女孩很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她記得這些老師開玩笑說話的口吻和逗同學發笑的動作,她還會模仿表演一番,使輔導時間活潑起來。我投入她愉悅的情緒,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建立起她對我的信任。

同理心輔導

當她抱怨被迫每天練琴時,我認同她的感受,需要重複練習同一個曲子的確是非常枯燥,並且容易產生挫折感。但我對她的鋼琴考試的成績及公開表演的經驗予以肯定。我告訴她,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她練習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也與她談怎樣處理挫折沮喪的情緒,一步步學習如何舒緩自己的壓力。我和她一起探討怎樣有創意地使小提琴練習不至太沉悶,例如想像自己在演奏,她的毛公仔們是聽衆,如果要拉十遍曲子,就放十個毛公仔在眼前,每拉完一遍,一個毛公仔就離開,當十個都離開後就收工。

認識自己重拾信心

女孩逐漸感受到輔導是一個安全的空間,有人關心,願意耐心聆聽她的感受。因為有保密協議(涉及人身安全則除外:如自殺或殺人念頭、虐兒或虐老問題),父母不能知道談話內容,她可以暢所欲言,甚至可以講出自己對父母的感覺。當我了解她對周遭的人與事的感受後,會提供新的角度看法,豐富她的眼光,調整她單向、負面的心態。於是輔導成為她減壓、認識自己、重拾自信和建立健康自我形象的工作坊。

現今父母在教養兒女的角色上,最大的挑戰是缺乏時間與適切的指引。在忙碌的生活節奏及經濟壓力下,父母雙方往往都缺乏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溝通只停留在日常生活層面上。不少孩子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心靈卻是孤單。他們缺乏安全感,不夠自信,容易敏感別人的眼光,情緒被別人的評價牽着走。

父母是關鍵

父母需要花時間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家庭的「精心時間(Quality Time)」是父母刻意抽出時間來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家長透過活動與交談,給予孩子全心的關注,讓孩子感到被重視、被接納、自我價值被肯定,這些都是建立孩子健全的自尊和自信的基本元素。

輔導並不代替父母,而是為家庭打開另一個窗口,讓父母與孩子可以轉換一個角度,看到可以調整的方法和方向。家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環境,父母延伸天父愛,澆灌孩子的心靈,是健康情感發展、建立自信的基礎。

「橄欖樹全人關懷」推動社區丶家庭丶教會對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有更多的認識和提供實際有效的關懷方法,請留意網站olivetree.cchc.org心理輔導服務及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與資訊。

家庭的「精心時間」|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