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斯的油畫《聖墓前的聖女》,婦女們與天使在墳墓前相遇,黑暗也與光明相遇,死亡也被復活顛覆 家庭

關於基督的復活,《聖經》中的每一個場景,不計其數的藝術家有過各樣不同的創作,以紀念這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十五章17節)

魯本斯,《聖墓前的聖女》,1611-1614年,板上油画

《聖墓前的聖女(The Holy Women at the Sepulchre)》是16至17世紀佛蘭德斯藝術家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的作品,描繪耶穌被釘十字架的第三天,來到基督墳墓前的婦女們突然聽到天使傳達耶穌復活驚人消息的場景。四部福音書都寫到這個場景,各有側重。其中《馬太福音》的描述最為形象和震撼:

安息日將盡,七日的頭一日,天快亮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來看墳墓。忽然,地大震動;因為有主的使者從天上下來,把石頭滾開,坐在上面。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戰,甚至和死人一樣。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你們來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訴祂的門徒,說祂從死裏復活了,並且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看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二十八章1-7節)

耶穌這時候並未顯現,而是通過天使告知她們自己已經復活。與上十字架一樣,第三天復活也是上帝的計劃。塵世中的凡人哪裡懂得這些,她們只有在耶穌超驗的話語和作為中被一次次震撼和衝擊,由此認識到耶穌是基督。在她們離開墳墓的路上,耶穌才向她們顯現。藝術家在這裡選擇的場景是天使告知她們復活信息的那一刻,她們毫無準備,被天使突然的到來所震驚,那種震撼遠大於耶穌之後向她們顯現的時刻。《聖經》可以是反映主題的鏡子,也可以是呈現歷史的窗口,亦可以是身臨其境的繪畫。從創世到墮落再到拯救,以至最後的審判,就像一幅關於救贖歷史的繪畫長卷,其中又有着無數個精彩的畫面,譬如這一幅墳墓前天使的復活告知。

原本死亡幽谷之處,忽然被大光充滿。天使帶着熾熱的光芒從天而降,傳達耶穌復活的驚人消息。經文說這個時刻天還未亮,那就是黎明前最深的黑暗時分,繪畫就可以直觀地畫出黑暗和亮光的強烈對比。這讓我們想到《約翰福音》一章5節的經文:「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墳墓前的婦女們真的相信耶穌復活嗎?她們驚訝,不敢相信,又害怕又歡喜,以至在熱烈的天使之光面前不由自主地向後退卻。《聖經》並沒有詳細說明有多少位婦女在場,綜合福音書可以確定有抹大拉的瑪利亞、約亞拿、雅各的母親瑪利亞、撒羅米等人。這一刻的消息,對她們來說是如此重要,完全顛覆了以往的世界邏輯──耶穌居然真的照祂所說的話那樣復活了,耶穌就是基督!之後在離開的路上,耶穌才忽然顯現,說:「願你們平安!」

《聖經》中特別強調,守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和最早得知並看到耶穌復活的都是婦女,這裡蘊含着深刻的意義。當時的猶太社會中,婦女相當沒有社會地位,但主耶穌卻把世界歷史中最重要時刻的見證者給了婦女們,請她們與主一起分享這極其榮耀的一幕。同時,男性作為帶領者和女性作為幫助者的性別次序並未改變。天使和耶穌都告訴婦女們,快去告訴弟兄們,讓他們去加利利見耶穌。耶穌要按計劃堅固門徒,在升天之前賜給他們大使命。

藝術家魯本斯的一生,盡享榮華富貴,在宮廷畫家的身分之外,他還出任過多國大使。魯本斯的父親是一位原籍比利時的新教加爾文主義者,因為宗教迫害逃往德國,但魯本斯卻成為一個天主教信徒,並且以反對宗教改革的巴洛克藝術著稱。巴洛克藝術,強調運動、色彩和戲劇性。魯本斯的繪畫深受義大利羅馬和威尼斯文藝復興藝術的影響,構圖宏大,波瀾壯闊,氣勢恢弘,極具運動感。魯本斯為這幅畫設計了戲劇性的構圖,婦女們與天使在墳墓前相遇,黑暗也與光明相遇,死亡也被復活顛覆。魯本斯使用高度圓潤的形式刻畫人物的形體,很有張力,又從左到右創造了一個從黑暗開始,明暗連續起伏、洶湧向上的運動形式。所有的人都定格在震驚的那一刻,極富生命力。

耶穌復活是神蹟,更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僅復活節,每個主日以至每時每刻我們靈裡的安息,都在紀念耶穌的復活。當藝術不只是藝術史的見證,更是基督救贖歷史的見證,我們在藝術中看到的就不再是偶像,而只有耶穌基督了。

當聖墓前的婦女聽到耶穌復活|郝青松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