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們終必得勝 信仰

  • 我們終必得勝;我們終必得勝;某天,我們終必得勝。
  • 啊,在我心深處,我誠然確信:某天,我們終必得勝。
  • 我們牽手同行;我們牽手同行;今天,我們牽手同行。
  • 我們並不害怕;我們並不害怕;今天,我們並不害怕。

若問:哪些歌曲最為世人所熟悉?不論在哪裡,只要聽到旋律,就能接着哼下去的,我相信《我們終必得勝(We Shall Overcome)》必然會榜上有名,且很可能是名列前茅。

民權運動主題曲

這首旋律簡單悅耳、歌詞鏗鏘有力的歌曲,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中走紅。經過Bob Dylan、Peter Seeger、Joan Baez等不同的著名歌手演譯,馬丁路德金牧師更引用主題「我們終必得勝」發表演說,驅使這歌漸漸成為民權運動的主題曲。隨着爭取自由民主的聲音在世界各地響起,這首歌曲於大小城市的示威行動中,由群眾唱出。

追尋這首歌曲的歷史,會帶來沉痛的反省。美國黑奴的歷史,孕育出他們的靈歌傳統。那與生俱來的強烈音樂感,在殘酷的人口販賣、奴隸制度壓迫下,從靈魂深處化作呼喊。那些憂怨感人的作品,大都描寫的是對「來生」的盼望,像要為今生不可逃避的苦痛,尋找超然的出路似的。

音樂是有生命的

《我們終必得勝》的歌詞,古老的版本是:「我不再上拍賣台了,就在千千個之後」。這具體不過的描寫,道出黑奴經歷的欺壓是何等沉重!上世紀初,一位衛理公會的牧師把這首歌曲編進詩歌集中,歌詞作出更改,與今天我們見到的較為相近。

而此歌曲的旋律也有更古老的歷史。專家指出,這歌源自1790年間,在歐州地區一首名為《O Sanctissima》的詩歌。兩首歌曲放在一起,能聽到相似的旋律。很可能,這首源自歐州的詩歌,在殖民及黑奴的時代輾轉相傳,流入黑人群體之中,竟成為被壓迫者的安慰與盼望。

馬丁路德金牧師

音樂是有生命的,好的歌曲能超越時空傳承下去,也反映不同時代的精神面貌。《我們終必得勝》的歌詞也是不斷演變。其中「我們並不害怕」一段,是美國民權運動高潮時所加的。那時,全國走到十字路口,民權人士奮勇向前,政府使用武力的程度也節節上升。以非暴力為原則的民權運動就唱出「我們並不害怕」這新段落,最終陪伴民權運動走進最後階段,改變了美國的歷史。

內心信的是什麼

歷史能教導我們什麼呢?就是人的罪性,在不公義的制度中會變本加厲;人的自私本性,會把任何制度拖垮。人世間任何一種制度,無論起先是帶着何等高尚的情操,最後都是被人的罪性從制度的脆弱環節中作致命的侵蝕。美國黑奴的歷史,就是眾多例子之一。

基督信仰要我們面對自己的罪,耶穌在十架成就的救恩能解決罪的勢力,給我們今生的力量和永生的盼望。英美兩國抗衡奴隸的歷史,都與教會及牧師們有緊密關係,不無道理。廣為人知的非暴力原則,就是來自耶穌基督的教導和榜樣。

最打動我的歌詞是「在我心深處」一句。人真的要捫心自問,在心的最深處,信的是什麼?是制度?是金錢、權勢?是人?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一章12節說:「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直到那日。」

基督信仰的核心,不是信條,不是神學思想,而是信那道成肉身、有血有肉的耶穌基督。有一日,耶穌基督會再來,審判所有的人。這個盼望帶給我們今天生活的原因和勇氣。親愛的朋友,在您內心深處,相信的是什麼?您有終必得勝的盼望嗎?您害怕嗎?請用本版決志表跟我們聯絡。

某天,我們終必得勝|曾福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www.cchc-herald.org/